国际水准专业导师团队

卓育英才:父母最大的“赢”,是教会孩子如何面对“输”

前几天,朋友陪孩子去参加钢琴等级考试,说起了一位孩子。

考完宣布成绩后,其中孩子的同学没有过,平时训练的很刻苦,音准也很好,显然是失误了。

朋友正想过去安慰孩子一下。

不料,男孩很冷静地走到老师跟前,说:“我知道刚才没弹好,但我平时训练挺好的,能不能给我一次现场补考的机会?”

当时老师和家长都愣住了,大概都没见过一个小孩敢为自己争取。

老师们商讨了一下,答应再给孩子一次机会。

果然,第二次孩子顶住了压力,考过了。

最后一位老师说道:“假如我们没同意,你会怎么做呢?”

男孩稍显紧张的说:“那也没关系,我知道是自己没发挥好,下次再考。”

孩子小小年纪对待输赢的态度如此之正,既赢得了,又输得起,在场的家长不仅连声夸赞。

孩子积极参与竞争是好事,但如果只能赢不能输,得失心太重,就是不健康的心态,父母要及时引导。

对结果不那么执着,孩子才能举重若轻,才能在起落之处都保持平和的心态,赢得更多的竞争。

唯有接受了“胜败乃兵家常事”“失败乃成功之母”,才有信心和勇气去战胜困难,有了输的积累,才有赢的希望!

我家孩子跟爸爸学下象棋,只几个月的工夫,就把下了几十年棋的爷爷赢了,大家都夸她聪明
可从此以后,孩子居然变成了“只能赢不能输”的孩子,平时好脾气的孩子
一输棋就开始哭,闹着情绪对谁都不理不睬,爷爷只好哄着她每次都让她赢
从那开始我就开始反思,不应该只教会孩子还如何去赢,更要教会孩子如何漂亮地输

人生海海,起起伏伏,没有人是永远的赢家,有输有赢才是人生常态。我们要让孩子明白,参与竞争,不是为了争输赢,而是为了在竞争中,锻炼自己,让自己变得更强大。

孩子的是非观念大多来源于我们的父母,孩子输不起,是因为父母给孩子灌输的价值观不同。

刘震云写道:生活本没有输赢,但如果你一旦有了胜负心,那便是输家。

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只能感受到“赢”的优越感,从来没有感受过输,那么他长大了,在面对输的时候,就会有极大的挫败感。

让孩子真切地感受“输”的过程,面对“输”的结果。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去反思为何输了,不然只会输得更惨。

胜负并不重要,跌倒了站起来的姿态才最重要。

在线
客服

在线客服服务时间:9:00-19:00

选择下列产品马上在线沟通:

权益
热线

400-606-3132
周一至周五 9:00~18:00

关注
微信

关注官方微信
顶部